李寿生:用新质生产力开辟石油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

图片

从去年9月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为石油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内生根源。而且还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长期的、不断的,是历史上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14亿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对生产力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自觉性实践。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高质量发展和向强国跨越的征程中,又增添了巨大的动力和源源不断的活力。

“十四五”以来,我们行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加快了科技创新对生产力转化的进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产业结构升级、产品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光催化剂结构调控及界面反应强化、复合电极材料的表界面功能化及其碱金属离子存储增强机制研究等一批基础研究取得多项理论突破,从源头上解决了一批行业技术升级的关键难题。万米超深层油气资源钻探关键技术、超深海钻探核心技术、第三代芳烃技术、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等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ADI系列产品全产业链制造技术、高端聚苯硫醚制造关键技术等一批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的新技术抢占了市场竞争制高点。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生物基聚氨酯技术、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等一批技术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新的探索。大型流程工业智能运行与控制关键技术、数据和机理融合驱动的石化过程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技术、反应精馏与有机污染物治理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批智能化控制技术赋能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这些都充分展现出科技创新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尽管我们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同石化强国地位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要求相比,特别是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涵本质相比,我们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在化学化工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高端创新,特别是依赖基础创新的终端产品创新、差异化成果仍然太少;在国民经济战略领域,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新环保技术和生命医药技术方面,同世界先进国家还存在不小差距;在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制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先进高效、协同快捷的新体制;在人才培养、人才组织和人才使用等激励机制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强激励的、不拘一格的政策和措施。总之,全面学习和领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全面贯彻落实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大力开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我们行业大有潜力、大有机遇、大有作为。

二、培育和锻造新质生产力,必须把握“新”和“质”两大核心内涵

我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一定是一个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新”和“质”的两大核心内涵,全力加速培育和锻造行业具有竞争性和成长性的新质生产力。

结合我们行业创新发展的实际,特别是结合当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我们初步认为,在培育和锻造新质生产力方面应全力抓好“三大任务”。

一是全力抓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化学工业是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化学工业自我配套能力的一大优势。目前传统化学工业约占整个化学工业销售收入总额的70%,但传统化学工业工艺技术、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都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规模总量大、发展历史比较长的化肥工业、氯碱工业、纯碱工业、橡胶工业、涂料工业等等,都面临着紧迫的转型升级任务。发达国家的实践和跨国公司的案例也都告诉我们,传统产业的创新仍然大有可为。以纯碱为例,索尔维公司作为一家有着156年历史的全球领先的纯碱生产企业,不断在传统技术、传统工艺、传统装置上创新出颠覆性解决方案。最近他们又在30年研究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新的纯碱生产工艺,新的工艺实现了三个革命性的改进:减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水、盐水和石灰石的消耗;完全消除石灰石残留物。正是由于对产品创新的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这家公司历经百年,仍然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索尔维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传统产业的创新空间仍然很大,传统产业不传统发展的路子仍然广阔。

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我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面向未来的朝阳产业,是产业未来繁荣的基础,也是新质生产力创新突破的重点。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高端化、终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方向,才能走出一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路。从我们行业规划角度分析,我们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有六大类:一是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我们是能源供给行业,保障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是我们行业的重大责任。一方面我们要不断研发传统能源勘探开发的新技术,要确保国计民生的能源安全供给;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技术,要在“先立后破”的基础上,实现能源的有序接替和安全过渡。传统能源保供的角色和新能源创新开拓的角色,我们都要认真负责地担当好。二是化工新材料产业。化工新材料是世界各国和跨国公司都在抢占的一个制高点。在未来化工新材料的竞争中,新型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生物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及微电子制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等等,都将是未来材料领域高端前沿技术竞争的焦点。三是高端精细化学品领域。精细化学品是化学工业中技术含量高、用途十分广泛、功能性极强的专用化学品。在高端精细化学品领域,化工强国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有些产品虽然市场需求量不大,但技术含量极高,功能效果极强,市场影响力极大,有化学工业“女王头上的皇冠”之称。四是现代煤化工产业。基于煤炭原料特性,要集中研发生产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碳素材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高端润滑油、高端费托蜡等高端化工产品和新材料,同时还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积极采用节能提效、绿色工艺、与清洁能源耦合、推进CO₂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多种措施,努力走出一条高碳产业低碳排放的新路子。五是生命健康产业。自美国于2015年首先提出了“精准医疗计划”以来,在全球掀起了精准医疗发展的热潮。精准医疗是一种综合应用基因测试测序、生物医学分析、大数据综合分析、分子影像等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进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鉴定、分析与应用,从而以最安全、有效、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最大化疾病预防与诊治效果的医学新范式,也是对生命健康及疾病防治体系的革命性变革。六是安全环保节能降碳产业。随着气候变暖和生态失衡等全球化治理共识的形成,人们对生产发展中的安全、环境和污染治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和谐、保护地球家园问题等等,都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在安全环保节能降碳领域的技术创新必然会成为化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竞争领域和一个全新的增长点。

三是未来产业的研发储备。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无缝衔接的长远过程,产业的转换和产业升级必须是一个可持续的接替过程。一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批“仰望星空的人”和一个超前的“仰望星空的规划”。必须要在做好今天发展的同时,准备好为明天的接续。因此,面向未来的产业储备必须要提前动手、提前布局、下好“先手棋”。我们要面向世界化学工业的未来,必须要提前规划并部署一批有关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新能源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的未来课题,提前规划、提前组织、提前储备,成为引领世界化学工业未来的先行力量。实践告诉我们,“谁不能预测未来,谁就没有未来”

三、用全新的体制机制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还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不断地变革生产关系来实现的。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锻造,必须要建立起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必须要打破目前存在的体制机制的堵点、卡点和难点。

一是提高中试项目审批效率,加强规范管理,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的过程是个试错的过程。钱学森在论述科学发展规律时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峰。”石油和化工技术是一门试验性的科学,一项新成果的产业化一般都要经过实验室研发、中试和工业性示范等几个阶段。中试是科技成果通向规模化、工业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链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工中试项目与成熟生产的项目相比,存在项目周期短、工艺和装置变更频繁等客观要求。由于现有法律法规对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的立项、安全环保审批等尚无明确的相关规定,现有的试行办法参照生产项目进行管理,因此中试项目一直面临着审批难、周期长、过程复杂等问题的困扰。虽然有些省份已经出台了一些化工中试基地建设或化工中试项目管理的试行办法,但仍处于摸索阶段,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可喜的是,今年元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指出,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产业、应急、环保等政策协同,规范中试项目落地流程,优化准入条件、用地规划、环保安全、建设运营等环节的程序,加强指导和服务。鼓励采用集中办理、联席审核、并联审批等方式,探索实施部分事项承诺备案制等新型管理机制,提升项目审批效率,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随着中试项目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可以激发出行业的创新活力,加快创新成果的诞生,打造有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

二是提升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效率,着力解决科研和产业“两张皮”问题,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效能。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科研体系和产业体系,但中间仍存在着不小的鸿沟。科研是为了探索新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产业化是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种目标上的差异导致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堵点。应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各集群中的大型企业既是科技创新者,也是科技创新风险投资者。同时各集群内中小微企业不断形成合力,持续释放科研潜力,成为行业创新的主力军。总之,科技创新应该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展开,我们要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化联动发展,加快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藩篱,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三是加强创新体系的系统性建设,充分发挥协同作用,保障持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我们行业已经部署建设了数量众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行业创新的整体性系统性还不强,没有真正发挥整合资源、协同创新的枢纽作用,产业技术创新仍然存在着“技术孤岛”“资源碎片”等现象。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在链接创新主体、创新模式和平台搭建类型等方面呈现出新趋势。我们行业要适应创新平台建设新趋势,积极推动创新平台组织创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为突破行业发展关键技术和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鲜土壤,形成对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有力支撑。

时代大潮已然来袭,石油和化工行业亟须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研发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大胆解决创新体制机制中的卡点堵点。用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面貌,培育和打造新质生产力,在新形势下率先开辟未来世界化学工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的新蓝海。

原创文章,作者:中化企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cema.org.cn/724.html

(0)
上一篇 2024-04-09 16:59
下一篇 2024-04-11 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