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向升:2024年展望

图片

  又到岁末,即将走过的2023年的确不同寻常,国际国内都有许多新的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区域动荡加剧,疫后恢复未及预期。当前看明年如何?世界经济能否止下上扬?俄乌冲突和巴以战火能否停息?不确定性因素是增是减?石化产业既要应对产能过剩、又要做强核心竞争力的突破点在哪里?恰上周专心陪侍娘亲,别无他事,难免思绪万千;慨叹岁月不饶人,愧对父母养育恩,思虑颇多。现将思之、虑之部分内容梳理于此,或许带给您和行业同仁某些启迪与思考。2023年回顾

  即将走过的2023年,是复杂多变的一年,也是不确定性急剧增加的一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也是一个怀疑的时期。”借用狄更斯这段话来表述即将走过的2023年,似乎也觉得恰当。2023年新的注释就是:“最好的时代”就是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危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坏的时代”则是博弈与对抗加剧、区域动荡加剧;“智慧的年代”就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飞速递进,“愚蠢的年代”则是霸权思维、零和博弈、丛林法则始终禁锢着某些人的认知;“信任的时期”就是善良的人们总是从善良的愿望行事,“怀疑的时期”则是某些新老霸权国家总是令善良的人们失望。当然,即将走过的2023年也是值得回顾的。

  1. 从国际大背景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递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呈加速之势,又叠加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区域动荡不断加剧。

  国际大背景之变主要体现在:从1991年苏联解体,形成美国单极称霸世界的局面(单极世界),逐步演绎到2022年前美中俄欧“四极互动”的格局。当时的场景是美国综合实力最为强大;欧洲因历史、理念、文化等因素,多以追随美国并行动一致为主流。只要中俄不对峙,美国也很难欺凌其中一方,而欧洲始终是美中俄三极“天秤”上很重要的砝码。2022年,因美国从单极利益出发,导致了俄乌冲突的爆发,原来的“四极平衡”被打破,更是导致原来的以“竞争与合作”为主基调的“四极平衡”,转向以“对抗与博弈”为主,尤其是导致欧洲与俄罗斯的对抗,致使欧盟2023年继续深陷能源危机、物价高涨、经济受挫的被动境地。美国拱火的俄乌冲突,不仅逼迫俄罗斯更加依赖金砖国家,也再次让欧洲认识到自主与合作的极端重要性。

  2023年另有两大全球关注的事件在中东。一是巴以战火重燃,不仅扰动世界能源市场,而且增加了人们对中东持久和平的担忧;另是沙特与伊朗和解,主导中东地区的两大国家断交17年以后实现和解,又使人们对中东实现和平稳定充满期待。

  2.从全球经济环境看。疫后市场恢复不及预期,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深度影响,发达经济体通胀高企,美元持续加息,能源及大宗商品和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这诸多因素的叠加效应,致使世界经济难提振,2023年仍是增速下滑的一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世界经济增速3%,低于去年的3.5%,也低于疫情前的水平。经合组织也同样做出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低于上年度的预测。

  3.从中国经济看。今年前三季度的成绩单在各大经济体中,用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表述是全球经济的“显眼包”。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别是4.5%、6.3%、4.9%,前三季度GDP总量达到91.3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5.2%。第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和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多个领域、多项指标都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我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情况,进入四季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以及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组织和机构,都调高我国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值在5.2%及以上。如果一定要预测今年我国经济总量的话,GDP将达到128万亿元左右。增量按美元计接近1万亿美元,相当于去年荷兰或土耳其一国的经济总量。

  4.2023年的石化产业。受国际环境和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全球石化产业也即将走过一个效益全面下滑的一年,下滑最严重的地区要数欧洲。其他区域主要是因为美元回流、世界市场疫后恢复不及预期、能源及大宗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而欧洲因深受俄乌冲突的持续影响,石油、天然气、供电供热等能源及原材料价格高位、通货膨胀高企、成本急剧增加,区域内石化装置开工负荷大幅下调,原来竞争力很强的欧洲化工公司也因受政治正确之拖累,而正在失去以前的竞争优势。

  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7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924.9亿元。虽然同比还是下降,但是第三季度石化全行业的经营数据比上半年明显改善,尤其是效益的改善更加明显。因为下半年以来月均实现利润比上半年明显增加,上半年月均利润718.5亿元,而8月份实现利润873.7亿元,9月份实现利润1051.4亿元。到三季度末,全行业营业收入同比降幅由上半年的-4.4%收窄为-2.6%,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的同比降幅由上半年的-41.3%收窄到-28.3%,收入利润率也由上半年的5.71%提升到前三季度末的5.93%。

  基于前三季度的运行结果,如果对今年中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作个预测的话,今年石化全行业营业收入将高于15万亿元,利润总额约9000亿元,这样的业绩虽然没有再创历史新高,但仍然高于“十三五”的5个年份(“十三五”年营业收入最高值13.78万亿元,年度利润总额最高值8462亿元)。所以说,今年石化行业虽然遇到了比往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全年业绩仍然是值得期待的一年。2024年展望

  即将迎来的2024年,尽管形势和挑战更趋复杂,但从大的趋势,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和预判近三年的话,可概括为:2023是“筑底年”,2024是“企稳年”,2025是“回升年”。2024年世界经济将是“底部盘整、筑底企稳”的一年,为2025年世界经济转入回升、开启新的上升周期做好准备。之所以如此概括和预判,原因如下:

  1.2024是国际局势趋缓的一年。2024年美、俄、印、英等国家将迎来大选年。尤其是美国将把注意力由外向内转移,民主、共和两党将把主要精力用于竞选,一切以选情优先,暂时无暇到处拱火或插手别国事务。从最近中美首脑旧金山会晤传递的信息来看,大国博弈将趋缓。大国关系决定并引领着世界关系,大国以合作为主,世界就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大国以博弈甚至对抗为主,往往就导致世界对抗甚至动荡加剧。

  就近期中美首脑旧金山会晤来看,保持沟通、管控分歧、避免摩擦、避免冲突几成共识,但美国出尔反尔的情况也是惯用手法。伴随着大国关系趋缓,区域不稳定和区域动荡随之并将趋缓。最近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欧作为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正在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较明显的是中美对抗的缓解,中日、中韩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圜、走向以合作为主。2024年,两大冲突区域——俄乌签署和平协议、巴以战火停息的概率大幅提升。

  2. 世界经济环境企稳的一年。美元这一轮收割告一段落,2024年美元将停止加息,由加息年向降息年转变。多家国际机构预测美元下半年将开启加息旅程,各发达经济体伴随美元启动加息周期,货币政策由收紧转向宽松,各发达经济体的高通胀指数将继续回落,世界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势也止跌企稳,跨国公司由上年度效益下降转为本年度的效益增长。

  唯有欧洲的经济环境尚继续承压,主要是俄乌冲突的延迟效应,巴以战火的持续影响。因为供应链重构尚处进行时,能源价格高位一时难消,不仅影响到居民市场消费,还将继续影响化肥、成品油以及石化化工产品和合成材料等世界市场的供需。影响最为深重的还是德国,德国欧洲经济火车头的作用继续受到抑制,而法国大有取而代之之势。2024年德国经济将继续在困境中突围,也许2026年德国经济将现曙光。

  3.2024年将是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的一年。将延续2023年的总体向好态势,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精神,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和振兴实体经济为重点,以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升级为抓手,持续在结构调整和优化、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上下功夫,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经济2024年的增速继续巩固在5%左右,甚至可以争取更高一点。

  4.2024年是我国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的一年。全行业和广大石化企业将继续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的精神,紧密结合石化行业和石化企业的现状和实际,突出高质量发展,突出创新驱动、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突出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升级。新一年的重点工作将紧紧围绕石化产业的新型工业化展开。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基础配套和资源型能源型产业。

  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应该是:科技水平高、资源消耗少、“三废”排放低、经济效益好。概括一句话就是:高质量发展!

  第一,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可以有多个指标为表征,但最重要的应当是做强,也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直观的应当是效益水平。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石化产业总体规模、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管理水平实现全方位突破,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主要产品产能产量不断跨越,上榜世界500强榜单的石化企业不断有新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相比,我们的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在路上,我国石化行业整体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做强在路上,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有一定的差距。
以2023年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为例,从发展速度上看中国的成绩是值得称赞的,从1995年只有3家企业上榜,到今年142家,上榜数量连续4年位居榜首,让世界各国瞩目。而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上看,我们的差距是明显的,中国大陆上榜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833亿美元,全部500强上榜企业是819亿美元,美国上榜企业是959亿美元,销售收入看大陆上榜企业略高于榜单平均值,而低于美国上榜企业平均值。效益的差距就更大了,大陆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39亿美元,全部500强上榜企业是58亿美元,美国上榜企业是80亿美元,我们是全部榜单的67%,是美国上榜企业的48.7%,也就是说全部榜单的平均利润是我们的1.5倍,美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我们的2倍多。平均销售利润率看,大陆上榜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是4.7%,全部500强上榜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是7.1%,美国上榜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是8.3%,差距也是明显的。

  所以说,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石化行业和企业做强,摒弃过去拼规模、拼资源、拼投资的传统发展模式和思路,聚焦主业和创新,培育更多的“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世界一流企业。

  第二,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是创新驱动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是石化产业和企业迈向新型工业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第一驱动力。

  近年来在油气勘探技术、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如新型煤气化炉和气化技术、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直接法和间接法煤制油产业化技术、聚氨酯用异氰酸酯、尼龙新材料、聚碳、PMMA、有机硅和氟材料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相继取得突破,并位居世界先进水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当承认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新能力不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实现石化强国目标最大的短板和制约。我们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研发投入、创新机制以及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方面差距明显,如高端聚烯烃、高强高模碳纤维、高端电子化学品、高端膜材料以及高纯试剂等高性能材料和高端领域还存在“卡脖子”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石化全行业和广大石化企业一定要坚守创新驱动不动摇,不断加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力度,着眼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按照《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南》的总体部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较为完善的行业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以自立自强为核心,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补短板”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大力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通过组织实施创新工程和组建创新平台,突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高端产品,推动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迈出关键性步伐。要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不仅重视面向行业、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更要把握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需求,集聚力量组织和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第三,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是绿色低碳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石化产业属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当前生产石化产品和合成材料都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为原料,石化产业在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迈向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面临绿色化和低碳化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形势,其挑战更为艰巨也更为严峻。因为我们结构性矛盾突出,其主要表现是原料结构偏重和产品结构偏重。

  原料结构偏重是因为与发达国家和海湾地区相比,我国石化领域不论是原料用能还是燃料用能,以煤炭为原料的煤化工路线比重过高,基础产品中煤头合成氨和煤头甲醇都占总产能的70%以上,聚氯乙烯中电石乙炔路线占比也在70%以上。而发达国家和海湾地区这些产品都是以天然气为原料或乙烯氧氯化工艺。以煤炭为原料合成油品或制取化学品的过程中,碳排放量远高于天然气和石油为原料。

  产品结构性偏重主要是大宗基础化学品过剩、高端产品和高性能材料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我国石化产业的产品结构以纯碱、烧碱、合成氨、氮肥、硫酸、磷肥以及基本有机化学品和通用合成材料为主,其产能、产量规模都是世界第一,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物耗、能耗、排放都远高于精细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

  就石化全行业和生产基础化学品、通用合成材料的企业来说,与发达国家以高端产品和高性能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生产企业相比,其绿色化、低碳化方面就面临着更为严苛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国情和资源禀赋,立足石化产业的现状和实际,既要通过产业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计民生以及高端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重要保障和配套支撑,又要加快石化产业和企业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石化行业和广大企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的首要举措是节能。因为我国目前总的能耗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美国的3倍、欧盟国家平均值的3.8倍、日本的7.2倍。石化行业近年来在创新与不断总结提升中,深入开展能效“领跑者”和水效“领跑者”活动,在不同专业领域打造了一批标杆企业,推动全行业和石化企业能效水平和水效水平持续提升,有进步和明显的成效,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节能和减排的潜力都空间巨大。这就要求石化行业和企业一定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循环化改造,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节水技术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高度重视各类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要重视生产过程的电气化,如用绿电代替煤电和气电;还要高度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应用,如绿电裂解代替传统的蒸汽裂解、原油直接制化学品、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化学品和高分子材料、微通道反应器等新工艺和高效反应设备及其新技术。

  第四,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路径是数字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可见,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更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三五”以来,石化行业和企业以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开启并加快探索智能工厂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在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催生出一大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示范。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100家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开展智慧园区创建,其中有40家列入“智慧化工园区名录”。

  重点企业和园区先行先试,带动全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和企业管理水平、营运水平和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化、国家管网等一大批石化企业,不断探索并加大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建设先进适用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推动实现以数据和知识驱动的管理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智能油气田、智能炼化、智慧管网、智慧销售、智能工程等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效。延长石油数字采油法的应用,实现了业务数据在线化、动态分析智能化、业务协同闭环化,将数字化深度融合采油业务,实现了成本、用工、工作强度“三降低”,效率、效益、管控水平“三提升”;用工总量下降35%,原油采收率提高3%~5%,工作效率提高45%以上。

  通过智慧化工园区建设,不仅实现了智能控制、风险识别、实时预警,而且在整合信息化资源以及园区内资源配置、能效优化、安全生产管控、环境生态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实现了重大风险源监控、园区封闭管理、可视化操作、现场人员行为识别、应急处置、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特殊作业和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与预警,工厂与园区的本质安全水平都大幅提升。

  当前数字化、智慧化发展迅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技术正在成为第四次技术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信息技术也成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总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石化产业,尤其是传统基础石化工厂、传统石化基地、老旧石化企业和装置,加快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迫切性和现实性都更为关键。通过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和智能工厂、智慧化工园区的试点示范,让数字化转型不仅成为改造提升传统石化产业的重要支点,而且成为助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的一年,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化工行业融合,不断增强化工过程数据获取能力,丰富企业生产管理、工艺控制、产品流向等方面的数据,畅联生产运行信息数据“孤岛”,构建生产经营、市场和供应链等分析模型,强化全过程一体化管控,推进数字孪生创新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企业数据集中共享平台、数字化和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运营效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体系建设,建设并遴选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标杆。在化工园区的管理与创新发展方面,组织实施好“智慧化工程”,加快园区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建设“可共享”“可追溯”的智慧监管系统,实现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打造响应快速、决策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切实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转型助推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加快现代石化产业集群的培育,推动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第五,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的方式是合作中发展。8月22日,习近平主席向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发表致辞指出:“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敞开大门,谁来同我们合作都欢迎。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扩大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提升现代服务业开放水平。”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近年来,中国石化行业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贯彻“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中国石化联合会与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ICCA)、世界塑料理事会(WP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终结塑料废弃物联盟(AEPW)以及美国化工理事会、欧洲化学工业理事会、日本石化协会和日本化工协会等国际组织和专业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在可持续发展、责任关怀等发展理念以及创新协同、产业链协同等多方面有着深入而良好的合作。

  新的一年,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石化产业应重点在“两线、一屏、一面”上发力。“两线”即“一带一路”,“一屏”即“孔雀开屏式的RCEP”,“一面”即全方位开放与国际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已有10年,已经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地区,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书,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互联互通、多边贸易与繁荣、多边合作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和显著的成效。10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一带一路”是破解海权国家传统思维的战略创新,西方列强海上霸权的传统思维是控制海洋、控制商路、原料和市场,而“一带一路”则是海陆并进,特别是“西部陆海大通道”对新欧亚大陆桥、中巴、中亚、中蒙俄等经济走廊都起到了强力的支撑作用。

  “一带一路”对于石化产业深化国际合作也是意义重大。“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贸易大通道,也是石化产业共建产业园区、产业向中亚梯级转移和深化与欧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通道;“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重要能源通道,也是石化产业原料供应链的重要通道。“一带一路”是石化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往复式循环”的重要通道。

  “一屏”即似“孔雀开屏式”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东盟10国和中、日、韩、澳、新西兰共15国签署,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到今年6月2日全面生效。仅生效第一年外贸总额就超过了42万亿元,增长7.7%,其中出口增长了15%。这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覆盖世界接近50%的人口和近1/3经济总量和贸易量,是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最具发展活力的自由贸易区,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贸易、经济复苏与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石化产业与RCEP各国在产品、市场、产业链,以及优势协同、创新协同、共促发展等多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日、中韩在基础化学品、中高端产品以及高性能材料和高端纤维、高端膜材料等领域互补性强,中澳在能源和原料领域市场互补性强,中国与东盟10国和新西兰不仅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以及农副产品互供、市场互补方面各有优势,而且在油气资源、天然橡胶、投资建厂等方面已有深度合作。中国与RCEP各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是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双循环”的重要区域。

  “一面”即全方位开放和全方位国际合作。以中国为坐标向西是中欧产业链互补、中高端产品互补、协同创新为重点,中非(含海湾地区)是资源合作、投资兴业、共促发展为重点;向东与北美是能源、资源、产业链、协同创新等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与南美是资源、产品与市场等合作为重点,特别是中国的农化产品与南美的农业和生态环境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向北中俄合作越来越密切,中俄能源大通道越来越畅通,中俄除了油气领域资源方面的广阔合作外,还有炼化、化肥、材料等全产业链的合作空间;向南中印在农化产品、染料等精细化学品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改革开放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中国的未来将更好地拥抱世界,也希望世界更好地拥抱中国,更希望更多的中国石化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使自己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也更希望石化化工领域更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

  上周思绪断断续续,梳理也时断时续,今日终于收笔。一家之言,仅供交流,若带给您些许启发和思考,甚慰甚慰!

原创文章,作者:中化企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cema.org.cn/214.html

(0)
上一篇 2023-12-19 14:12
下一篇 2023-12-19 15:41

相关推荐